咱今儿就来唠唠一个超有意思的话题 —— 人类到底是咋来的?这事儿从古到今,大家都特好奇,从最开始靠神话故事来解释,到后来科学家一顿研究给出进化论,这里面的故事可太精彩了,听我慢慢跟你说!
一、老祖宗靠神话故事 “脑补” 人类起源
在科学还没冒头的古时候,咱们老祖宗每天看着天、望着地,心里就犯嘀咕:“咱人类到底是打哪儿来的啊?” 没辙,那就靠想象力呗!于是,各种各样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故事就冒出来了,虽然现在听着挺玄乎,没啥科学依据,但那可都是老祖宗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和美好憧憬。
先说咱中国的神话,女娲抟土造人这故事,估计大伙都听过。那时候,天地刚分开,到处空荡荡的,女娲一个人走来走去,越走越觉得孤单。有一天,她走到河边,低头一瞧,水里自己的倒影可清晰了,突然就有了主意。她弯腰抓起一把黄土,和着河水,就开始照着自己的样子捏泥人。嘿,你别说,这女娲手可太巧了,一个又一个泥人捏得活灵活现。更神奇的是,她把泥人往地上一放,这些泥人立马就活了,睁眼的睁眼,伸胳膊伸腿的伸胳膊伸腿,叽叽喳喳地欢呼起来。女娲一看乐坏了,可光造这些人还不够啊,得让人类能一代代传下去。于是,她又施展神力,教会了人类婚配。从那以后,人类就在大地上热热闹闹地生活、繁衍,越来越兴旺。这故事其实特有意思,能看出来咱们老祖宗那时候就对女性孕育生命的力量特别崇敬,毕竟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那是相当重要的!
展开剩余87%再把目光转到西方,古希腊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和普罗米修斯紧紧绑在一起。普罗米修斯是泰坦神族的后代,脑子特聪明,还特别有同情心。他看着大地上只有野兽撒欢,人类却过得可怜巴巴,没衣服穿,没东西吃,冻得直哆嗦,饿得肚子咕咕叫,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他一咬牙,趁着太阳神阿波罗不注意,从太阳车上偷了火种带到人间。有了火,人类可算是有了温暖和光明,能烤肉吃,能驱赶野兽了。可这还没完,普罗米修斯又用泥土和河水,照着神的模样捏出了人类。为了让人类能在这残酷的世界活下去,他还跑去各种动物那儿,把它们的优点都 “偷” 来给人类,像敏捷的思维、灵巧的双手啥的。结果,这事儿把众神之王宙斯给惹毛了,宙斯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罚普罗米修斯每天被一只鹰啄食肝脏,白天肝脏被啄得稀碎,晚上又重新长出来,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受折磨。但这故事也能看出来古希腊人对智慧、勇气还有反抗精神那是打心眼里的赞美。
非洲的一些部落也有自己的传说。他们觉得是创世神在造完天地万物后,寻思着世界还缺点啥,就用泥土和自己的血,“哗啦” 一下创造出了人类。创世神还挺讲究,给了人类不同的肤色和语言,让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这传说背后,藏着非洲人民对自然和神灵满满的敬畏,还有对自己民族为啥这么多样的一种理解。
这些神话故事虽然都不一样,但都是老祖宗对人类从哪来的大胆猜测。它们就像人类文化的 “老宝贝”,一代代传下来,也勾起了后来人对这个问题更大的好奇心。
二、达尔文横空出世,进化论震撼登场
时间 “咕噜咕噜” 往前走,到了 19 世纪,科学开始 “崭露头角”,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也迎来了大转折。这时候,有个超牛的科学家登场了,他就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这哥们儿靠着超强的观察力、超深的思考力,还有一股啥都不怕的探索劲儿,提出了进化论,一下子把大家对世界的认知给颠覆了。
达尔文出生在英国一个医学世家,家里人都盼着他以后当医生,子承父业。可谁能想到,这孩子从小就对动植物痴迷得不行。别的小孩可能在玩泥巴、追蝴蝶,他倒好,天天蹲在花园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昆虫忙活,还到处收集各种植物标本,像个 “小收藏家”。这股对自然的热爱,就像一颗小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注定了他以后要在生物学这条路上搞出大动静。
1831 年,22 岁的达尔文迎来了人生的 “高光时刻”—— 他登上了 “小猎犬号” 战舰,开启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之旅。这五年,那可太精彩了!“小猎犬号” 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去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那地方可太神奇了,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斑,各种奇花异草、稀奇古怪的动物,看得人眼花缭乱;也到过非洲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狮子、大象、长颈鹿在那儿自由奔跑;还踏上了澳洲独特的大陆,好多动物在别的地方见都没见过;最绝的是加拉帕戈斯群岛,那简直就是大自然的 “秘密基地”,每个岛上的生物都有自己的 “小个性”。
在考察路上,达尔文就像个 “人肉探测仪”,走到哪儿看到哪儿,观察得那叫一个仔细。在南美洲,他在地下挖出了好多巨大动物的化石,这些动物看着和现在的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这可把他的好奇心勾起来了,开始琢磨生物是不是会变来变去。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他又盯上了岛上的雀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同样是雀鸟,不同岛上的长得差别可大了!有的鸟喙又长又尖,专门用来啄树皮里的小虫子;有的鸟喙短而粗壮,咬开硬邦邦的种子那叫一个轻松。达尔文就想啊,为啥同样的鸟,在不同地方会长成这样?肯定和环境、食物有关系!这一趟下来,他收集了数不清的标本和数据,本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这些可都是他以后研究的 “宝贝”。
考察结束回到英国,达尔文没急着把自己的发现 “吆喝” 出去,而是找了个地方,安安静静地研究了二十多年。他整天泡在书堆里,和其他科学家交流想法,一点点打磨自己的理论。终于,在 1859 年,他憋出了个 “大招”—— 出版了《物种起源》。这本书一出来,直接在科学界和社会上 “炸了锅”!
在书里,达尔文提出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理论。啥意思呢?就是说自然界的生物都特别能 “生”,就拿兔子来说,一只母兔子一年能生好几窝,每窝好几只,要是都能活下来,那兔子不得满世界跑?可现实是,食物、空间就那么多,生物之间、物种之间就得 “抢资源”,展开激烈的生存斗争。那些更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就像开了 “外挂”,更容易活下来,还能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不适应的,慢慢就被淘汰了。比如说,天气变冷了,毛厚的动物就比毛薄的更容易扛过去,久而久之,毛厚的动物越来越多,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而且,达尔文还大胆地说,人类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也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和其他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这观点在当时可太 “离经叛道” 了,直接挑战了传统宗教观念,好多人接受不了,吵得不可开交。但不管怎么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和生命世界的认识,是科学史上一座超级牛的里程碑。
三、人类进化的 “超长马拉松”
有了达尔文进化论这盏 “明灯”,科学家们就开始深入研究人类到底是咋一步步进化来的。通过研究古人类化石、考古发现,再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咱们慢慢拼凑出了人类进化的 “拼图”。这一路走过来,可太不容易了,大概能分成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大阶段,每一步都藏着人类进化的 “小秘密”。
最开始是古猿阶段,那时候得追溯到距今 2000 万 - 500 万年前,地点在非洲大陆。那时候的非洲,气候暖和,雨水充足,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简直是古猿的 “快乐老家”。古猿和现在的灵长类动物差不多,四肢灵活得很,在树上上蹿下跳,摘果子、抓嫩叶吃,偶尔也逮点小虫子打牙祭。它们脑子虽然不算大,但也挺聪明,会捡树枝、石块当工具,用来砸开坚果、赶走小野兽。而且,古猿喜欢 “抱团” 生活,一群一群的,互相照应,这样遇到危险能一起扛,找食物也能互相帮忙,这也为后来人类社会的形成开了个头。
后来,地球的气候突然 “大变脸”,非洲的森林慢慢变少,草原越来越多。这下,古猿的日子不好过了,树上的食物不够吃了,没办法,一部分古猿只好从树上下来,开始在地面讨生活,直立人就这么出现了,这可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大飞跃!和古猿比起来,直立人变化可太大了。首先是大脑,早期直立人脑量大概 800 毫升,到了晚期能涨到 1200 毫升左右,脑子大了,自然更聪明,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也能制造更复杂的工具了。再看身材,平均身高能到 160 厘米左右,手臂变短,腿变长,这样就能挺直腰板走路了,彻底告别了在树上荡来荡去的生活。直立行走好处可多了,双手解放出来能干更多事儿,视野也更开阔,能及时发现远处的危险和猎物。
直立人还有两个超厉害的 “技能”—— 学会了用火和打造工具。火的出现,那简直是人类的 “救星”!晚上有了火,再也不怕黑、不怕冷了,还能把野兽吓得远远的;火还能用来烤肉,以前生的东西不好消化,烤一烤,又香又好吸收,营养跟上了,身体和大脑也发育得更好。工具这一块儿,直立人能做出石斧、石刀、石矛这些实用家伙,打猎、采集都更方便,生存能力直线上升。
随着环境变化,一部分直立人背起 “行囊”,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他们离开非洲,往欧洲、亚洲进发。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天气恶劣、野兽袭击、环境陌生…… 但他们愣是咬着牙坚持下来,在新的地方扎根、繁衍。因为各地环境不一样,时间长了,这些直立人在长相、生活习惯上慢慢出现了差别。
直立人又经过漫长的进化,大概在距今 25 万年前,开始向智人转变。智人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也叫 “古人”,出现在距今 20 万年前后,脑量进一步增加,超过 1300 毫升,和现代人差不多了,手和脑的功能也接近现代人,能做出更精细的骨器、角器。不过,他们还带着点 “原始味儿”,额头低、眉骨高,下巴也不明显。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社会组织,一起打猎、一起防御敌人,还能用语言简单交流。
到了距今四五万年前,晚期智人出现了,也就是现代智人,和咱们现代人长得基本没啥区别了,脑量平均 1400 毫升。他们的前额变高,脸往后缩,眉骨也不那么突出了,下巴也明显了。晚期智人那手艺可太绝了,制造工具的技术超厉害,石器、骨器做得精美又实用,还发展出了雕刻、绘画艺术。法国的拉斯科洞穴里,就留着他们画的壁画,上面的动物栩栩如生,色彩到现在看着还很鲜艳。生活方面,他们会自己建房子,像洞穴改造一下,或者搭个窝棚,遮风挡雨;埋葬死者的时候也更讲究,会给死者穿衣服、戴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智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彻底 “升级”,靠着聪明的大脑和超强的创造力,慢慢成了地球的 “主人”。
四、人类进化的 “幕后推手”:基因频率的那些事儿
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一兴起,咱们对人类进化的研究直接深入到微观层面。原来啊,人类进化可不是突然冒出个 “第一个人” 那么简单,而是一群人一点点变化的过程。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可不少,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还有个体的迁入迁出,它们就像 “幕后推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化。
自然选择的威力可太大了。自然界里,每个生物都不一样,有些差异是基因决定的,有些是环境影响的。那些更适应环境的生物,就像拿到了 “生存通行证”,更容易活下来、生孩子,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不适应的,慢慢就被淘汰了。就说英国工业革命那会儿,工厂冒出的黑烟把树干都熏黑了。浅色的桦尺蛾趴在黑树干上,就像 “活靶子”,鸟儿一眼就能看见,一口一个;深色的桦尺蛾和树干颜色差不多,藏得可好了,鸟儿根本发现不了。时间一长,深色桦尺蛾越来越多,浅色的越来越少,这就是自然选择在起作用。人类也一样,在高海拔地区,氧气少,那些身体里能更好适应低氧环境的基因,比如能让血红蛋白含量更高的基因,就更容易保留下来,因为带着这些基因的人能活得更好。
基因重组也特别重要,它是有性生殖生物基因变异的 “大功臣”。有性生殖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基因会重新 “洗牌”,产生新的组合。这是因为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之间会 “交换零件”,再加上不同的生殖细胞随机结合,就像玩拼图一样,拼出各种各样的基因型。就拿人类的眼睛颜色、头发颜色来说,都是好多基因一起决定的,父母基因一重组,孩子的外貌就五花八门了。基因重组给进化提供了超多 “原材料”,让生物有了各种各样的性状,这样自然选择就能 “挑挑拣拣”,选出更适应环境的。
遗传漂变这事儿,全靠 “运气”。在小种群里,它的影响特别明显。比如说,一个小岛上住着一群羊,白色羊和黑色羊本来数量差不多。结果有一天,一场大风把好多白色羊卷到海里去了,就剩下几只黑色羊。这下可好,小岛上羊的基因频率一下子变了,黑色羊的基因占了 “大头”。虽然这事儿很偶然,但对种群进化影响不小,有时候能让某些基因消失,或者让某个基因在种群里固定下来。在人类进化早期,那时候人少,遗传漂变说不定也悄悄改变了不少基因的频率。
最后说说个体的迁入和迁出。这就好比往一个大水池里倒水或者舀水,会改变水池里水的成分。当有新个体加入一个种群,就带来了新基因,让种群基因更丰富;要是有个体离开,也会带走一部分基因。人类历史上,不同地方的人经常搬家、交流。像以前丝绸之路,大家来来往往,互相通婚,基因就这么混在一起了。还有欧洲人跑到美洲,和当地印第安人 “融合”,也改变了美洲人群的基因频率。
这么多因素搅和在一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停地变,一点点积累,时间长了,人类就慢慢进化啦。所以说,想找出 “第一个人” 根本不现实,人类的进化是个漫长又连续的过程,每一代人都在为这场进化 “接力赛”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后,随着科学不断进步,说不定咱们还能揭开更多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秘密呢!
发布于:江西省桥宜配资,国元配资,广东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