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已于近日获省政府批复。荔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荔湾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精神,通过完善机制、创新政策、细化管理,全力推动名城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历史空间、传承岭南文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名城保护传承新局面。
夯实根基:应保尽保,构建全覆盖保护体系
广州市历史城区20.39平方公里,荔湾区为7.12平方公里,占全市34.9%;广州市共26片历史文化街区,其中荔湾区14片,街区保护范围2.37平方公里,占全市34.1%;1处中国传统村落;228处历史建筑,占全市数量的27.1%;415处传统风貌建筑,占全市数量的29.7%。
针对14片历史文化街区、1处传统村落、228处历史建筑、415处传统风貌建筑,荔湾区设置了保护标志牌,并根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建立保护责任人制度。
荔湾区持续开展全区历史文化遗产摸查,分批次开展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遗产应保尽保。
机制创新:科学决策,提升保护治理能力
在永庆坊专家委员会和共同缔造委员会成功实践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荔湾。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指导、论证和技术把关,显著提升了保护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
同时,制定《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机制》,建立共同缔造的参与平台、多部门联审的编审机制、全生命周期监管活化利用模式等,明确工作内容及流程、制定公众咨询委员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为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保驾护航,优化提升了活化利用工作效能。
持续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各级干部保护意识能力。2025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荔湾区分局联合区内相关部门举办的“荔湾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培训班” 已顺利完成四次集中辅导。邀请相关市局处室领导、专家授课,面向全区职能部门和街道开展培训,推动保护理念和技能向基层延伸。同时,动态更新荔湾区22条街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图一表”,为基层开展巡查保护、活化利用和宣传教育提供坚实依据,有效提升了基层保护效能。
2025年荔湾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培训班(第一次集中辅导)
广州市(荔湾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图一表成果
规划引领:严控风貌,守护古城格局肌理
荔湾区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已全部完成编制并获市政府批复。保护规划划定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了保护措施及控制要求,有效保护了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为荔湾区全面推进14片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提供上位规划支撑,有效指导实施方案编制和落地实施。
严格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建立健全评审论证模式。对重点地区、珠江岸线、重要景观沿线的建筑风貌实施重点管控,要求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同时,加大正面引导力度,积极引入知名设计大师参与项目,提升设计科学性;普及建筑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严格落实《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历史城区的新建和改、扩建的建筑高度采用“整体控制+重点控制”的原则。严格保护荔湾涌等纵向联系山、城的渠涌水网,保护荔湾湖等与古城格局密切相关的湖泊水系,有效地保护六脉皆通海的山水环境和多脉贯通的古城结构。
活力典范:凝聚合力,打造保护传承标杆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以及全国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传承类”典型案例。其核心在于创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通过BOT模式引入企业参与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国有资产的盘活。理清多元主体承担的角色与责任,由政府负责前期用地和房屋征迁以及制定保护规划、实施方案、业态管控相关政策,企业负责投资、招商、建设、管养、运营实施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保护利用。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成效
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相关经验做法,同样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其亮点是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实现保护利用工作“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泮塘五约微改造共同缔造委员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专家和居民、媒体形成项目行动者联盟,在改造过程中广泛收集社会意见,组织百余次居民访谈、记录52份口述历史、开展22场公众参与活动,确保项目倾听民生、顺应民意。
泮塘五约微改造实施成效
多宝路、宝源路和光复中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项目获得2024年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共3.76亿元。
接下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纵深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为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永续传承与发展,贡献坚实的“广州力量”和“广州智慧”。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桥宜配资,国元配资,广东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