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此图出自1980年的挂历《中国神话》《水经注·渭水》记载:“雍城南有凤台、凤女祠,秦穆公女弄玉所居也。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位掌上明珠,名唤“弄玉”,因生时霞光满天、玉璧生辉而得名。弄玉自幼通音律,尤擅吹笙箫,其声清越如凤鸣,闻者无不沉醉。秦穆公珍爱女儿,特筑“凤台”一座,供其焚香抚乐,静修心性。
某夜,弄玉在月下吹奏《幽兰》古曲,忽闻云外传来一曲《鸾凤和鸣》,其音高亢穿云,竟令凤台上的金凤振翅长鸣。弄玉循声望去,只见七彩霞光中,一位青衣男子踏月而来,衣袂间振翅声簌簌,身畔彩云缭绕,手执紫玉箫,箫孔间隐有凤凰流转。
男子自称萧史,本是昆仑山巅的守霞仙人,因贪恋人世音律下凡游历。他见弄玉的箫声能唤醒地脉灵气,颈间凤佩更与自己的玉箫共鸣,断定二人缘分匪浅。穆公闻讯而来,见萧史气度超凡,乃仙人下凡,大喜,当即许婚。
大婚之日,百鸟来朝,凤台四周的梧桐树无风自动,叶片化作金箔飘落,落在萧史掌心竟凝成一支刻满符文的紫金箫。
此后十年,萧史与弄玉居于凤台。他日日授弄玉《黄庭经》与仙乐,弄玉的箫声愈发空灵似凤,常引得青鸾、赤凤盘旋不去。一日,二人奏乐至酣处,忽然雷声轰鸣,西北天际彩云汇聚,一对巨凤冲破云层,雷光照亮凤台时,弄玉惊觉自己指尖生出翎羽般的金纹,萧史的箫声里也隐约有了龙吟之声。
原来,二人百年修行已近圆满——萧史本为护法的青鸾,弄玉则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五色石灵,因弄玉的纯真之心感动天地,方得重逢。今凤凰来仪,正是二人归真之时!
随即,二人乘上凤凰,箫声化作万千清光,直冲霄汉。凤台下的百姓仰头望去,只见云霞如锦,凤唳清越,三日不绝。
此后,秦国大旱三年,穆公率百姓祈雨无果。忽有农夫在凤台拾得玉箫一支,箫身刻有“乘凤而去”四字。穆公悲喜交加,将玉箫供于太庙,以祈愿风调雨顺。
此后千年,秦地每逢干旱,便有人声称看见火凤衔着玉箫掠过夜空,雨滴便随着箫声淅沥而下。
时至今日,秦岭深处仍流传着民谣:“箫声化凤羽,玉碎生云霞。不羡人间贵,只做逍遥仙。”据说,若真心相爱之人在凤凰台遗址合奏《鸾凤和鸣》,还能听见弄玉与萧史隐于云中的笑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桥宜配资,国元配资,广东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