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半导体芯片行业的报表要是能多看一眼,心脏脆弱的人都得备一包速效救心丸在手边。
你瞧,现在又冒出了一批“业绩翻倍”的名单,数字漂亮得快晃瞎人眼,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玄乎事儿?
难不成真是“科技自立自强”,政策风口催着大伙儿飞天上月,又或者只是昙花一现的资本刺激?
老百姓的钱包厚度和这些公司表格上的净利润,能划上等号吗?
说到底,这股芯片热,是泡沫还是真金?
反正,半导体芯片这个行业,最近这两年热点没断过。
身边做投资的朋友,有人巴不得把所有的碎银子都倒进去蹭热点,但也有人连翻三白眼,说以前2008年炒新能源,2015年炒互联网,现在就是换个赛道继续割韭菜呗。
你看榜单上那些名字,臻镭科技半年收入两个多亿,利润增长一千多个点;有研新材一季度净利润居然增长14698%,数字后面都要跟个感叹号才显得正常。
光一个泰凌微,营业收入五个亿,净利润增长275%还嫌不够,上半年和一季度双丰收。
乍一看像是神话,仔细扒拉,那些你平时在超市见不到、网上下单碰不着的高大上公司名,都集体开挂是吧?
有的人开始翻旧账——诶,记得去年也有过一波芯片涨潮,怎么突然之间大盘又隆起一波?
其实,政策这一年密集发布:国产替代创新、AI算力需求爆发、供应链安全啥的,口号喊得响亮,现实也确实催生了一波订单。
但那些数字又有没有水分?
都说利润暴涨,股民却不见得个个都笑开花。
有些公司去年基数就特别低,今年稍微抖落几个项目,百分比自然“膨胀”。
像有研新材,人家去年那个一季度利润多少宁愿不看,今年一出手就一万多的百分点涨幅,吓得投资群的小伙伴心跳漏拍。
但要是按绝对额来算,说不定还不够一线房企买一栋写字楼的零头。
行业圈子里吐槽也多。
瑞芯微二十个亿的营收,对比净利润不到六分之一,看着不错——但也别忘了,硬科技这种道道,前期投的钱都快跟打水漂一样,动辄研发费几个亿,有时候一年要“烧”出去几百万的工资,还得请一大堆研发博士。
利润一上来,市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但冷静下来一琢磨,哎,去年是不是也这样?
翻一翻资料,瑞芯微去年差点亏本,今年一下翻身,还不是靠新能源车+AI终端这一波风口浪尖飘上来的?
等风过去了,会不会啪啪打脸?没人敢拍胸脯。
要说最魔幻的,是伟测科技、微导纳米、长川科技这些名字。
一查,伟测科技利润涨8578%,微导纳米2254%,神工股份1851%,士兰微1072%……知道的明白这不是买彩票中大奖,但外行人看了这种百分比,真会疑神疑鬼。
说得俗点,去年是地板价,今年就算多赚一块钱,增长率也是一串零领头。
但是,别一看这些数字就飘了。
手里拿着几张涨停的票,可能下一个季度分分钟就被打回原形。
与其盯着百分比自嗨,不如翻翻行业趋势曲线,问问机构到底在布局谁,谁又是靠政策红利硬撑的。
还有晶丰明源,营收小幅下滑0.43%,净利润却增长152%。
这选题要说不奇怪还真说不过去。
一方面,行业总体是有人赚钱的,但另一边,不赚钱甚至亏损的同行其实也不少,只是上不了新闻罢了。
芯渣满地,成材太难。
把镜头对准那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芯动联科,半年营收2.53亿,净利润1.54亿,增长173%。
逻辑上看,这种净利润已经够吓人了,是不是意味着毛利率高的惊人?
业内有个玩笑话:做半导体不是烧钱就是烧脑,能赚大钱常常就是命好赶上风口。
当然,人家也真不是靠运气盲跑。
伟测科技和微导纳米这一年频频出圈,背景里有工业强基、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影子,不管怎么说,有政策“靠山”,多少算是握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但凡政策一转向,又有谁胆敢站出来说:我的生意稳如老狗?
盘点下来,有研新材的14698%还是业界的段子手。
在朋友圈流传得都快成了玄学:“你要是去年一口气买满有研,今年现在已经准备辞职养鲲。”
这话虽夸张,也能看出资本市场的情绪是高涨的,谁都想在风口上抓个大红包。
但回头算笔账,真正能落袋为安的,总归只是少数。
企业动辄翻几倍的利润,跑在市场情绪的前头,却赶不上券商短线的速度,有网友调侃:这赚钱,快赶上前几年炒比特币的暴涨,转头就怕崩。
0.01%的幸运在台面上狂欢,99.99%的人都在担心套牢。
跑得过大盘、赢得了眼球,却未必稳得住结局。
数据摆在那里,看似唬人,但谁都知道,资本市场是冷酷的,今天管理层嘴里“重大利好”,明天风向说变就变。
公司业绩爆表时报表,分红又能分几块?
牛市里人人都是分析师,熊市连自己家仓位都不敢看。
回过头来,其实一直是那句话:“数据能唬住谁,自己心里没点数?”
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这些企业了不起的成绩,毕竟市场需求是真的,AI算力、新能源车、大数据,这些领域正是需要芯片支撑的阶段。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这么一堆数字疯涨的新闻。
但大多数企业还是拼刺刀、拼命卷、抢份额,去年还在愁明天活不活得下去,今年突然变成主角,也许只是因为赶上了对的政策红利期。
至于能火多久,这个话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实,数据漂亮很重要,真实成长才是硬道理。
每年这种业绩翻倍的盘点其实都不缺,风口中的企业一批批冒头,然后一批批回归平静。
芯片行业本就风险与机会并存,又烧钱又看政策。
能实现净利润几倍、十几倍增长的,背后必然有特殊原因——或是新产品切入市场,或是供应链优先突破,或是去年基数低得可怜。
风口浪尖谁都想冲,但能不能稳住阵脚,同样重要。
有时候真需要泼点凉水。
谁还忘得了去年的芯片半导体大跌潮?
牛市赚得多,熊市亏得惨,行情残酷得连机构都直呼“天凉好个秋”。
投资者也不是傻子,这一轮业绩暴涨也要分清“短期效应”还是“可持续成长”。
要是只是一次性的异常数据,泡沫一破,去年买房的钱,兴许又化为乌有。
更别说行业本身高度依赖技术突破和海外市场环境,一不小心赶上政策卡脖子,利润就像过山车,今天上天,明天掉沟。
互联网段子手都喜欢调侃,芯片行业热起来的时候,全社会一窝蜂;冷下来的时候,那点热钱说退就退。
投资里讲究一个“认清自我”,别被短暂的数字迷了眼。
就像朋友圈里转播那句话:股市赚钱的是让别人感觉自己赚了钱,真正能赚大钱的是“懂离场的人”。
折腾了半天,写到这就想起前两年看过一句话:“你以为你在投资科技,其实科技正在投资你。”
很扎心,也很现实。
所以说,面对如此炸裂的业绩名单,大家难免心动。
但真要问:这些翻倍的数字会不会明儿就打回原形?这些利润暴涨有多少是靠实打实的技术,有多少又是政策和基数的“错觉”?
说到底,投资不是买彩票,更不是看个新闻报表就梭哈。
真刀实枪拼到最后,还是看企业内功深不深、未来产业方向靠不靠谱。
别光盯着报表上的大数字,也留点心眼看看背后。
这场科技盛宴,到底能不能拉出一个持久的牛市,还得让时间来证明。
不知道你手头有没有这些股票,看到这一串数字,你是激动到想冲,还是冷静旁观?
你更相信“业绩翻倍”的金光,还是觉得这不过是又一场资本大戏?
评论区见——你怎么看?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桥宜配资,国元配资,广东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