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者
张银创
24岁
现居浙江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本科毕业生
教育履历
2021-2025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本科
获奖经历
2024 浙江省省级优秀毕业生
2024 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
2024 国家奖学金
展开剩余90%2023 中国美术学院第十届国际创新大赛项目铜奖
创作自述
我始终着迷于文化血脉中那些未被科技洪流冲散的独特记忆,它们自带对于艺术的表达,对于艺术创作我更倾向于融合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科技进行表达,强调独特性与情感共鸣。
毕业创作分享
应龙·山海无相
375×250×75cm丨装置 综合材料丨2025
毕业展夜间展演
作品局部
仰视效果
Q1:请整体介绍一下你的毕业作品?
我的作品《应龙·山海无相》是艺术工程研究方向集体创作《以太晶格》第二幕回响演算场当中的个人艺术创作。
创作以《山海经》应龙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载体,选择应龙不仅是回溯文化源头,更是构建东方美学话语的实践,造型材料选用传统建筑物,作为中华建筑文化的核心符号,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这些构筑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工艺智慧。将它们融入装置,是为“应龙”这一神话生物构建一个可感知的、真实的文化土壤和时空坐标,让观众瞬间进入特定的文化语境,作为一种集体记忆,能更有效地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虚拟部分,在如今这种文化流失的情况下,数字碎片重组应龙这一创作,实际上就是想要借由解构再重合这样一种文化暗示,来达成对当代文化危机带有诗意的警示作用。
日间展示效果
Q2:它的灵感来自哪里?你想借此表达什么主题?
灵感来自于《山海经》神话应龙的意象,重点探究借助应龙虚与实造型研究关系的营造,来达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换。
Q3:你是怎么完成它的?
对应龙形态的简化与几何化处理,实物造型材料选用传统建筑物结合榫卯插接而成,实物框架采用镀锌钢管搭建,虚拟通过混合现实演示,成品通过悬挂呈俯冲姿态最终呈现。
作品局部
Q4:创作这件作品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对实体作品进行解构的时候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绘图与尝试,最后也是通过上百张图中及指导老师的指导有了新的突破。
作品局部
Q5:完成这件作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很感激来自老师同学们的指导帮助,自己对于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热爱,也找到了自身的研究方向。
Q6:毕业后,你的新目标/新计划是?
继续自身的艺术创作,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END
2025
毕业生·毕业秀
这是专属于你的
独家舞台
你是唯一的主角
欢迎来稿分享
你的精彩毕业创作
如何投稿
★面向人群
2025年各大美术学院/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的纯艺专业/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本科/硕士/博士均可
★ 参与方式
请将投稿资料(文/图/视频/音频文件)打包发送至大艺博官方邮箱:admin@gzhywh.net
咨询微信号:
邮件标题/微信敲门暗号:毕业秀
★投稿资料
一、个人基本信息
* 姓名:
* 年龄:
* 现居地:城市名
* 教育履历:
如:2020-2025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本科
* 联系方式:手机或微信
* 个人形象照片一张(1M以上清晰大图)
二、艺术家自述
请用一小段文字讲述自我的创作理念、个人探索的方向、艺术风格等(400字内)
* 注意:此处为概况性的展现个人艺术理念,不涉及具体的毕业作品介绍
三、毕业创作分享
请自由选用文字、图片或录制视频、音频的方式来介绍你的毕业作品及相关情况
引导问题:
Q1:请整体介绍一下你的毕业作品?
Q2:它的灵感来自哪里?你想借此表达什么主题?
Q3:你是怎么完成它的?(它诞生的过程)
Q4:创作这件作品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Q5:完成这件作品你最大的感受/收获是什么?
Q6:毕业后,你的新目标/新计划是?(艺术创作/工作/生活均可谈)
* 上述问题仅供参考,可按此问题逐一分享,也可按自己设置的环节介绍
配图或视频/音频:
1、毕业作品图片(完整图及细节图)或视频/音频
2、创作过程的图片记录或视频记录(如果没有,可不提供)
* 配图需要清晰大图,大小≥1M
* 作品图请配作品基本信息:作品名/作品尺寸(高×宽cm)/类型/材质/创作年份
* 若用图片展示创作过程,请配简单图片说明
四、相关评论
关于毕业作品的导师评语/艺评人评论等
* 如果没有,可不提供
五、过往作品欣赏
发布于:广东省桥宜配资,国元配资,广东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